秋冬之际,很多人都推崇膏方进补,寒冬已过,现在已经到了季秋时节,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于“收”的状态,阳气也处于收敛内养阶段。俗话说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”,有利于我们在“多事之秋”调养生息以适应季节变化,减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。
膏方应用历史悠久,在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贵族广泛食用的养生之品。作为中医养生的常用剂型,膏方用料珍贵,熬制工艺复杂,有着性味平和安全的特点。但是近来有很多膏方食用者遇到了膏方难补的问题,在服用膏方后,不仅身体没有得到改善,还出现了腹泻上火、发痘痘、失眠、过敏等不适症状。
不是说膏方补吗,为什么会越补越差呢?
其实膏方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“补”字,膏滋进补,消化吸收才是关键。一般情况下,可以直接服用膏方,适时进补,但对于脾胃功能不好或过度虚亏的人,是难以吸收膏方里的营养成分的,一味进补不仅不会改善体质,反而会进一步让身体变差。因此,脾胃运行较差的人群要想膏方进补,就要“开路方先行”。
什么是开路方呢?
顾名思义,开路方的首要作用便是开路先锋,扫除障碍。脾胃运化功能较差的人,一般会出现舌苔厚腻、没有食欲,或有胸胁痞闷症状等症状。此类人群正式服用膏方前,建议最好服用一些运脾健胃、理气化湿的膏方,帮助改善脾胃功能,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。调理脾胃的膏方先其他膏方而行,因此被形象地称为“开路方”。
为了解决部分脾胃较差人群膏方难补问题,御品膏方推出了特色膏方白扁豆佛手草本膏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开路方,选用了健脾化湿白扁豆、茯苓、薏仁以及和胃止痛、消食化痰的陈皮、山楂、佛手等9味道地材料。
白扁豆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被称为“脾之谷”,认为白扁豆能“止泄痢,消暑,暖脾胃,除湿热,止消渴”。中医认为白扁豆有健脾化湿的功效,常常用于便溏、腹泻而伴有饮食减少、食欲不佳、疲乏无力等症状的人群食用。
山药,《本草新编》记载「山药,味甘,气温平……入手足太阴二脏,亦能入脾、胃」。
莲子,入心、脾、肝、肾经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「莲之味甘,气温而性涩,禀清芳之气,得稼穑之味,乃脾之果也。」
薏苡仁,其性味甘淡微寒,为常用的利水渗湿之品。
《名医别录》提到它可以利肠胃,帮助消化,令人能食。而且,薏苡仁经过炒制没有那么寒,偏于平和。
茯苓,《神农本草经》把茯苓列为上品——不分四季,无论寒热与其他食材搭配,都能发挥出其渗湿利水、调脾的功用。
开路方四大作用
清理排毒
调理前,我们得先将体内的毒素排出,犹如我们在引水前,得先将沟渠中的杂物、淤泥清除一样,不然引最多清水也总是浑浊的。中医对人体毒素有专门的认识,把它概况为“痰、湿、淤”。因此,开路方中常用化痰、除湿、祛瘀的材料。
健脾和胃
中医称脾胃为“后天之本”,即后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,全赖健全的脾胃功能,不然,虚不受补。因此,开路方常用健脾开胃的药,让其做好调理准备。
辩证探路
中医治病依靠望、问、闻、切四诊合参,对病人进行阴阳、寒热、虚实、气血八纲辩证,但病情千变万化,人有虚实寒热兼杂,膏方的服用周期又较长,一般为1—2月,不能像汤药随时可以更换。因此,通过开路方的效果可以更准确地摸准体质病症,以便于后期服用更有针对性的膏方。
注意饮食与“开路方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在膏方进补之前,先调理肠胃。调理肠胃,最主要就是注意饮食。大鱼大肉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热量,多吃不仅会降低肠胃的蠕动能力,造成便秘,还会影响消化吸收。
故进补膏方前,富含脂肪、蛋白质,还有油腻的东西都要少吃,酒也要少喝,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。服膏期间,宜忌生冷、油腻、辛辣、不易消化的食物,不宜饮浓茶。
有了开路方的提前调理,相信你的膏方进补一定能事半功倍。
御品膏方开路方适用人群:
一:首次服用膏方的人群
二:脾胃虚弱者,目的是改善消化功能,以便膏方吸收;
三:对一些体内有痰、湿、瘀等症状的,可通过“开路方”去除,利于综合调理;
四:对药物敏感者,先进行试探性调补,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,便于开出合适的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