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,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,秋季的第四个节气,有平分秋色含义。秋分也是我国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。最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,古人就用“土圭”测日影法确定了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。古老的秋分,如今被我们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——
自2018年起,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。这一节日的设立,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,提升了亿万农民的荣誉感、幸福感、获得感,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秋分这天,太阳到达黄经180°(秋分点),也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时间分为平均的12小时,这一天过后,太阳光直射逐渐转向南半球,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,夜晚时间增长,气候也逐渐开始变冷。
“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。”作为阴阳协调的特殊时节,人们认为秋分这天最为“平衡”,于是很多地方都有“竖蛋”的习俗——即将光滑的鸡蛋轻轻竖于桌上,能成功竖起者为胜。
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, 平衡意味着天地交泰,象征身体健康、生活和谐。
岭南地区秋分时有吃“秋菜”祈求健康的习俗。“秋菜”是一种岭南地区常见的野苋菜,又名“秋碧蒿”,古时人们将采来的“秋菜”和鱼片做成“秋汤”,寓意家宅安宁,家人安康!
除此之外,农村这一天都要吃汤圆,且用细竹竿插着放在田边地坎上,叫做粘雀嘴。来表达以免庄稼遭受麻雀祸害的美好期望。
民以食为天,秋天天气逐渐变凉,体内阳气内收,很多人的体表抵抗力也在下降,这个时候也是身体极易遭受病邪入侵的时候,秋季干燥,日常饮食我们要以补水润燥为主,那么秋分时节我们应该吃些什么来防燥润燥呢?
梨
秋分养生最常见的滋润水果就是梨,梨的历史悠久,自古就有具有润燥降火的作用。天气越来越干燥,口鼻干燥、皮肤瘙痒、干咳都是很常见的现象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吃一些梨,不过梨属于寒性食物,脾胃不太好的人群要注意不能生吃,可以煮成梨汁或梨膏服用。
百合
百合不止是一种清香的花,也是常见的食材。食用百合一般为干制,在吃之前需要经过充分浸泡才能用来烹饪。百合吃起来口感绵软而且营养也是非常丰富的,含有蛋白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等,有较好的润燥效果。
红薯
秋分正是红薯成熟上市的季节,红薯的口感吃起来非常好,无论当做主食还是零食来吃都很不错。红薯里面含有较多营养物质,所以经常适量的吃一些红薯,对健康十分有利。
除了饮食外,秋分时节也要注意生活起居。秋季阳气减收,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改变,宜早睡早起。早起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。夜晚越深,寒气越重,容易侵入体内。
最后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的季节,难免产生很多萧瑟悲伤之感,情绪低落、烦躁也是很常见的事,因此要积极地克服“悲秋”情绪,精神上要保持乐观的情绪,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锻炼来改善心情。